水稻赤枯病的根本防治措施
發(fā)布時間:2014/3/11 17:00:36 瀏覽次數(shù):3256次 文章來源:水稻赤枯病
水稻赤枯病根本措施是改良土壤結構和增施鉀肥。對土壤結構不良的稻田應不斷增加腐熟的有機質肥料。促進土壤團粘結構形成,或采取水旱輪作,提高土壤通透性能。早稻移栽后要淺水勤灌、適時烤田,稻田發(fā)病后,應立即排水中耕,促進通氣良好,以利于新根生長,再根據(jù)發(fā)病情況施用“黑白灰”(草木灰3份、石灰1份混和),每畝30-50公斤,或雞鴨糞20-40公斤,同時結合中耕曬田提高土溫,加速有機質分解,排除土壤中有害物質,促進新根生長可使稻苗恢復正常生長。每畝施用1公斤硫酸鋅做底肥,使用方法簡便,效果,防效達96.7%,增產(chǎn)15.6%。每畝也可用1公斤硫酸鋅做追肥,效果次之。也可用5%濃度肥液進行葉面噴霧,快,但增產(chǎn)效果差。如發(fā)病嚴重時可與追肥同時使用。
(1)改良土壤,加深耕作層,增施有機肥,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團粒結構。(2)宜早施鉀肥,如氯化鉀、硫酸鉀、草木灰、鉀鈣肥等。缺磷土壤,應早施、集中施過磷酸鈣每667m2施30kg或噴施0.3%磷酸二氫鉀水溶液。忌追肥單施氮肥,否則加重發(fā)病。(3)改造低洼浸水田,做好排水溝。綠肥做基肥,不宜過量,耕翻不能過遲。施用有機肥一定要腐熟,均勻施用。(4)早稻要淺灌勤灌,及時耘田,增加土壤通透性。(5)發(fā)病稻田要立即排水,酌施石灰,輕度擱田,促進浮泥沉實,以利新根早發(fā)。(6)于水稻孕穗期至灌漿期葉面噴施多功能高效液肥萬家寶500-600倍液,隔15天1次。
溫馨提醒:本網(wǎng)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,倡導誠信合作、互惠共贏!為保證您的利益,建議經(jīng)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,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,以免造成損失!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(chǎn)品!